出生于西南高地的桑耶寺,从小长于山间。养至半岁,仍不会说一语。某日,师父抱其于树下听讲经,鸠摩罗若有所思,于地上手划一个法源之字。师父惊叹,称其为龙树菩提转世。后来被问起这桩事的时候,他只说自己见到了圣人的影子,而那影子教会了他这个有趣的字。至今仍没有人能用常理解释于此,便只道是与生俱来的天赋,对他更加敬重几分。
少年时,鸠摩罗一改儿时的沉默不语,变得妙语连珠,十分讨大家喜欢。此时他已能理解高深的真谛,据他自己说,是圣人给他的启示。众僧对他钦佩、疼爱、羡慕,但唯一头疼的是——他经常偷懒不参与诵经。但在师父疼爱下,他往往都能逃过一劫。
一年清明,正值汉藏法学兼武学交流之际,鸠摩罗从师之命,与一众师兄共赴中原。既为求学,也为扬藏法洪威。自幼被命运偏爱的鸠摩罗,认为这次也能在圣人的指示下,决胜中原。然而这一次,圣人之灵没有告诉他如何取胜,只是留下了一句话,「归元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」。向来悟性极高的鸠摩罗第一次感受到困惑。一路上他都在想,这句话,究竟应当作何解。
直至进入坐忘山,见到同样意气风发的清觉时,鸠摩罗便知,此生宿敌就是此人了。那一次,鸠摩罗与清觉有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决斗。最终胜负不了了之,世人皆以为平局。 此后,二人又较量了无数次,从法学到武学,皆平分秋色,从未决出过真正的赢家。所谓劲敌,莫过如此。
鸠摩罗与清觉的纠葛一直持续了很多年。渐渐地,鸠摩罗从懵懂僧人成为了藏传大师,当年的锐气也早在游历中得到打磨。江湖纷扰众多,虽有满腹思索与深刻见地,鸠摩罗却始终无法真正做到弘扬藏法之威。更何况,还有如清觉一般的人,处处“牵制”。鸠摩罗决定回到桑耶寺,向圣人寻求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