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戴森球计划》中产线布置是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,不少玩家想要简单通用的黑盒布局,下面请看一起游戏带来的《戴森球计划》通用黑盒产线布局建议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。
这游戏已经陆陆续续肝了有1周多的时间了,基本都只能是晚上摸索着玩玩。目前正准备拉生产线肝绿矩阵(原本空间翘曲器已量产,但后来突然没绿矩阵就没法看星际资源。。。。。)从最开始小白一路玩过来,逐渐也算累计了一些经验。要说这游戏的核心,就是盐多加水,水多加盐。然而一开始会玩的比较懵,而且玩着玩着就会变成了长条形生产线,既不美观,生产效率也比较的低(可能存在有些机器工作了,而有些机器因为成品输出端的其他问题导致拥滞而无法生产的情况),并且对于将来的扩产也会造成麻烦。因此,鄙人便自行设计了一种简单模型,既能让产线相对美观(可以朝各个方向扩产),生产效率也可得到提高,且对于后期的扩产增容会非常的友好。闲话少说,开始详述。
首先,我们必须要搞清楚,这个游戏的所有单位制造,最多的原材料为3,也就是说每条产线最多只需要最多布置3种原材料的供应即可。那么为了循序渐渐,我们从1个原料的设计图开始。(其实原理都差不多)
1. 一种原料的生产
图中的小型长方块为四向分流器的上下叠形态。同样,2个长方块1实1虚的是上下交叉型四向分流器。虚线部分为空中走线,实线为地面走线。其实,简而言之,就是利用4个四向分流器,组成了一个产线的上下相结合的闭环。然后原料的入口可以从产线下方直接穿过去。而成品的产线则也可以通过四向分流器直接往外输送,甚至是从地面再移到仓库内。
然后,如果需要扩大产能,则可以直接按照上图照搬即可:
很明显,这种扩充方法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进行即可。而且原料和成品端都是可以直接相关联的。而且最最关键的是,这种扩产方式对地形并不敏感,你只需要将另外一套放到任意其他你觉得需要的地方即可,与原来的系统只需要从空中走两根线连接起来即可。非常方便。这尤其对于母星那种地中海环境,是尤为友好。
2. 两种原料的生产
很明显,与1种原料的原理基本一致,只不过有个细节需要注意,那就是无论是制造台,还是熔炼炉,一个方向的进口只有3个。因此当2条线要入4口的时候,上下两排需要错位1格。至于扩产,与原料1的情况基本一致。
3. 三种原料的生产
三种原材料的时候,从中间排线显然已经不行了,因此,第三种原料就只能从外围想办法。办法就是再立两个四向分流器作为原料3的跳板,分派到产线的两边去。中间依旧可以空出来,走原料地线也行,或者做其他用途都可以。当然,也不必太担心如何扩产的问题,比如下面,就是我设的3种原料的扩产示意图。
简单自我评价一下这种小型模块话的生产:
优点:
1. 不吃地形,基本不受地形约束,想在哪扩产都可以。只需要从空中连线即可。这应该是最大的优点
2. 原料线不会走断头路,且无论是原料的输入还是往外拖延,可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。
3. 可以支持细胞式发展模式,不是很需要前期的蓝图规划。也就是前期规划就算是一团糟,后期也是非常容易进行修缮和弥补的。
4. 与后期行星物流和星际物流兼容性也算良好。
5. 支持原料的可持续输入来源,显然这种模式的生产规模下,仅一条矿线是很难支持大规模生产的。因此这种模式下,原材料可以至少从2个上口进行支援,用以保证其生产效率。
缺点:
1. 除了产线以外,需要大量的四向分流器进行参与布局,这在前期来看,会非常耗费地方。
2. 虽然扩产不再吃地形,但是原料的供应链会出现视觉盲区。往往一片矿区被榨干以后一时半会难以察觉。
3. 肆无忌惮的细胞式扩张很容易造成星球可基建土地的饱和。(尤其是母星)